近些年,一些地方發生樓房、橋梁倒塌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,建筑質量問題不容忽視。有專家估計,我國居民購買的70年產權商品房,正常使用壽命往往只有50年,有的甚至更短。在這背后,作為直接反映地下結構工程質量的一面鏡子,建筑地下防水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建筑質量問題,也逐漸成為輿論的焦點。
中國建筑防水協會和北京零點市場調查與分析公司聯合發布的《2013年全國建筑滲漏狀況調查項目報告》數據顯示,在調查的28個城市的1777個地下建筑樣本中,有1022個出現不同程度滲漏,我國建筑地下滲透率接近6成。
多位業內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,建筑工程質量問題是系統工程,也是社會工程,關系百姓安危,建筑存在地下滲漏必定會影響建筑質量安全。要高度重視地下滲漏和建筑工程質量問題,探尋從根源阻斷地下滲漏的解決路徑,扭轉建筑地下亂象,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質量,保障建筑安全。
中建總工程師、住建部科技委委員毛志兵指出,長期以來社會對建筑地下防水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。他指出,人們對于地下工程防水技術復雜性、綜合性認識不足,認為滲漏對結構的安全影響不大,沒有對所建工程地下水環境規律進行分析,這是大家普遍存在的誤區。以往人們認為滲漏對結構影響不大,實際情況卻正相反。由于在設計和施工上對防水工程簡化處理,缺乏有效的防水方案設計以及選材、施工方式方法不當,造成工程建設出現一些問題。
我國《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》明確表示:“建筑地下防水主要分為兩部分,一是結構主體防水,二是細部構造防水。”地下結構是建筑的基礎結構,是影響建筑安全的第一要素,而設計和施工不當經常是造成滲漏的根源。結構主體防水應當是地下防水工作的基礎,細部構造防水則處于附屬性地位。然而,現實情況卻是結構防水“悄然隱身”,附著在結構外面的“其它防水層”喧賓奪主,結構主體防水的重要性被忽略了。
專家指出,要從“根”上堅決建筑質量問題,就要治理地下滲漏問題。首先必須要改變業內20年來的看法——那就是不再把地下防水工程放到僅次于結構的位置,而是要將建筑地下防水工程提升到與結構工程同等重要的高度,這樣才能保證建筑質量安全,提升建筑工程壽命。
也有業內人士認為,做好建筑地下防水,必須回歸建筑地下防水的根本——結構自防水。在今年的兩會上,原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毛大慶也發表了同樣的觀點,他多次表示,回歸建筑地下防水的根本——結構自防水,是做好建筑地下防水工程,也是做好地下結構工程的不二法門,并建議延長建筑地下防水工程保修期。
多位業內專家建議,從現在開始,政府應加強對建筑地下防水施工的監管,施工企業應有自律,老百姓更應該對建筑地下防水問題產生足夠的重視。
專家表示,建筑地下防水與建筑地下結構、基礎混凝土質量一脈相承,休戚相關。地下基礎結構先天不足很容易埋下建筑安全隱患。因此,對于建筑地下滲漏,要跳出傳統的“防水”認知,站在“建筑品質”和“建筑安全”的高度上來認識這一問題,建筑結構防水不僅僅是保障建筑物地下空間的使用,更重要的是守護建筑結構安全。
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、住建部原副部長郭允沖在談到如何解決我國建筑“短命”這一問題時指出,我國應全面提高城市道路房屋建設的設計標準。“我們國家現在設計標準是一般建筑50年,重要建筑100年,建議把一般建筑提高到100年,重要建筑提高到200年。以前我們國家沒有鋼筋混凝土,用石頭、磚頭來做工程,現在我們的技術已經提高很多,建筑質量標準也要相應地提高。”
北京市政府專業顧問、2008奧運工程指揮部領銜專家楊嗣信表示,建筑施工建設是一個繁冗、復雜的系統工程,涉及勘探、設計、混凝土的生產與施工、防水材料的供應與施工、細部構造、人員素質、管理水平、后期維護等諸多因素,單靠防水材料難以徹底解決問題,從設計到施工再到驗收,要層層嚴格把關。“建筑質量問題關乎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,所有建筑從業者對于建筑、對于生命,要永懷敬畏之心。”
(文章來源:經濟參考)